序 | 校名 | 參賽學生 | 指導老師 | 主題名稱 | 獎項 |
---|---|---|---|---|---|
1 | 臺北市立 華江高級中學 |
黃羿璇 | 徐曉瑩 | 是性別友善?還是多此一舉? --探究設置「女性優先使用籃球場」之意義與必要性 |
特優 |
2 | 臺北市立 大同高級中學 |
陳鼎斌 | 黃品璇 楊浩偉 |
婦權即人權-從「公民與社會科」四大主題看性別平權 | 特優 |
3 |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 葉思辰/陳詩婷/黃翊恩 | Mr. Calhoun | Men Suffer Without Women | 特優 |
4 | 臺北市立 松山高級中學 |
樓映辰 | 郭姵岑 陳詩雯 |
探討基督宗教教徒之高中生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價值觀受教義影響之調查 | 優選 |
5 |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 巫孟璇 林宜潼 |
陳凱琳 | 女力報到-從2020東京奧運看台灣運動性平教育之落實 | 優選 |
6 | 臺北市立 成淵高級中學 |
康尹一 李育瑋 |
林佳音 | 我國「性交易專區」設置之可行性 | 優選 |
7 | 臺北市立 南港高級中學 |
黃韻如 | 鄭婉馨 | 論大眾對於人工終止妊娠的看法 | 優選 |
8 | 臺北市立 內湖高級工業 職業學校 |
呂明陽 林偉銘 莊東樹 |
徐玉玲 張琦芳 |
年齡差距在高中生愛情關係上的影響探究-以高工學生為例 | 優選 |
9 | 臺北市立 中崙高級中學 |
柯慧陽 李苑妤 |
郭蓓蓉 | 雙北中學生對制服設計之性別觀點探討 | 佳作 |
10 | 臺北市立 南港高級中學 |
王思予 蔡宇萱 |
林靜君 | 減少女性在生理期必需用品之花費研究 | 佳作 |
11 | 臺北市立 復興高級中學 |
白宜巧 陳以哲 |
陳月珠 高 潔 |
性別平權之路-奧運跨性別選手之研究 | 佳作 |
12 | 臺北市立景美 女子高級中學 |
林齊貞 游玟綺 賴芷翊 |
朱蘭慧 | 「墮」落天使-掙扎在法與情中的小生命 | 佳作 |
13 | 臺北市立 松山高級工農 職業學校 |
吳姷萱 | 余曉涵 | 三千煩惱絲?從臺灣青少年髮禁制度演變,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對不同年齡層的演變 | 佳作 |
14 | 臺北市立 大安高級工業 職業學校 |
王若懿 李欣朋 張誠顯 |
張家寧 | 宗教信仰與社會文化對台灣多元性別及婚姻平權法案的影響 | 佳作 |
15 | 臺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 | 許芸婕 詹雅涵 |
許秀鳳 | 從家庭論及性別平等 | 佳作 |
16 | 臺北市立 內湖高級中學 |
許淇棋 葉禹辰 |
蔣開宇 | 青少年憂鬱心理-以性別為中心的分析與研究 | 佳作 |
17 | 臺北市立 復興高級中學 |
洪苡晅 黃翊婷 吳祉澔 |
陳 婕 朱育萱 |
翻譯視角下的阿富汗女性 | 佳作 |
18 | 臺北市立景美 女子高級中學 |
林宥禎 許詠嘉 蘇佳柔 |
朱蘭慧 | 愛與性的交叉點-探討性與愛的關聯 | 佳作 |
19 | 臺北市立 南港高級中學 |
李季庭 慕欣妤 毛瑋成 |
林靜君 | 探討塔利班政權下女性受教之正當性 | 佳作 |
20 | 臺北市立 萬芳高級中學 |
林靄君 洪子涵 |
蘇苑瑜 | 探討同婚法在臺的立法過程 | 佳作 |